平板也能摺叠?SONY Tablet P正式上市电脑D
这几年平板的设计走向,除了萤幕越大越好以外,自然朝向体积越纤细、重量越轻薄的方便携带方向进行,从各厂当红平板便可看出端倪。而SONY今天正式发布的Tablet P突破传统设计,朝向创举的摺叠方向前进,甚至还可以更换外壳以及电池。正式上市价台币18,800含税,你买不买单?
■ 两个小萤幕还是一个大萤幕?
SONY Tablet P由两个5.5吋的LED背光萤幕组成,解析度皆为Ultra Wide VGA:1024×480,就一般眼光来看,即使单萤幕也不算太小,中间转轴可以180度无段开阖。上下双萤幕透过SONY内建UI,可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平板的操作方式,譬如上萤幕播放音乐、影片、照片,下萤幕便可透过选单进行操作;或是上萤幕打电动,下萤幕呈现虚拟键盘(听起来有没有像某家掌上型游乐器?);打简讯的时候,下方全萤幕QWERTY键盘也较为顺手好打,而且不影响上方简讯输入画面。加上SONY官方放出了SDK开发套件,加上Android作业系统加持,双萤幕可以有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app?笔者自己抱持着相当乐观的期待。
若有大萤幕需求,也能透过按键,让上下画面合一成为一个1024×960的9.6吋萤幕,而且边框并不大,可以说用最小的体积换来了最大的可视面积。当然,由于目前技术缘故,两个萤幕之间存在的黑框便无法避免了(约有9mm宽)。所幸透过设计与工艺,手指依然可以在两个画面之间切换、滑动、拖曳自如,合而为一的大萤幕对于实际操作上是没有阻碍的。如何达成无缝显示,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,这也是SONY未来积极研发、改进的大方向。
分隔画面可做的事,是一个大萤幕办不到的。
■ 好握又好拿
平板做得很轻薄好不好拿?这点其实见仁见智,笔者自己是觉得不一定,手持装置有点厚度未尝不是件好事,反正平板这幺大一片不可能放在口袋里头携带,既然一定得放在包包,那幺计较那几mm的厚薄似乎没什幺意义? Tablet P比起市面上的平板可以说是非常的厚,但!它真的很好拿,无论阖起来拿、直着拿、横着拿还是打开来拿,在手上的握感都非常顺手,重量也控制得相当理想,只有370g左右。阖起来的体积是真的能够放在牛仔裤口袋或是外套口袋的大小(虽然还蛮有存在感的),就算放在包包也没这幺占空间,携带性大幅上升。
■ 外壳可拆、电池可换
外观维持SONY一致的高质感,镜面烤漆散发出的质感相当不错,没有廉价塑胶感,这点在过去的PSP以及最近的PS VITA上面大家都认识到了。最特别的是,它是一款能够自行更换外壳以及电池的平板电脑,有别于其它平板为了整体性以及厚度考量,多半无法自行更换电池(这点也可以说连带让行动电源需求上升),更遑论更换外壳了。
虽然目前只有黑、白、银三种经典色可以选择,SONY表示未来不排除推出更活泼多元的彩壳,譬如女性使用者锺爱的红色、粉红色、天蓝色,以迎合更多的使用族群。内建锂电池为3000mAh,提昇了机动性,而且SONY也推出携带式备用电池,不用再随身带着俗称「尿袋」的行动电源跑来跑去。
充电部分由于考量到电池容量较大(一般手机电池大约只有1200~1500mAh),若只用手机通用标準的Micro USB进行充电,仅5V 0.5A或是1A的电流量实在太小,导致充电时间过长,不符合方便诉求。因此机身除了Micro USB以外,额外设计外接变压器的方式,提供更高的电流量。值得一提的是,笔者拿起手上的PSP充电器,试了试也是通用的唷!
■ 运算速度水準以上
中央处理器为双核心1GHz NVIDIA Tegra 2,搭配1GB RAM以及4GB的ROM,虽然不是目前顶级4+1核心的Tegra 3处理器,但已经算是相当有诚意的硬体设备,在市面平板的领先集团之内,实际使用上也相当地流畅。觉得空间不够的使用者,也能够外接Micro SD扩充使用空间,最大支援至32GB。 作业系统为Android 3.2,官方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未来是否会升级 Android 4.0 ICS,但是对于SONY来说,这应该不会是需要担心的问题。
■ 还可以玩经典PS游戏!
Tablet P还是第一款Play Station认证的平板电脑(编按:废话!如果SONY肯给别家那也蛮奇怪的),用户可以透过内建类似PSN的SONY市集-「PS Store」,购买下载附刻版的PS游戏,重温过去经典时光。加上下方萤幕虚拟手把以及圆弧外壳的手持手感,玩起来确确实实就是一台标準的掌上型游乐器,娱乐效果满分。
■ 售价并不算太亲民
这台话题性十足的平板电脑,台湾于2/7正式上市,内建WiFi无线网路并且支援3G网路,虽然不支援手机语音通讯功能,不过使用Line或是WhatsApp之类的网路通讯软体倒也蛮理想的。官方建议售价新台币18,800,随盒赠送2GB记忆卡与黑白双色外壳,凡于2/7~3/14购买,再额外赠送16GB记忆卡以及SONY擦拭布一条。
市场实售价就SONY以往惯例来说落差应该不至于太大,终端售价落在一万七、八左右,笔者个人认为就设计、实用性来说,这价钱虽不到佛心,但也还算合理能接受,不光只是在卖SONY这牌子而已,而是真的创新在产品设计之上,不知道各位消费者怎幺看呢?
左三是日本的SONY专案经理-后藤刚先生,左四则是台湾区行销总部总经理-松嶋忠信先生,附带一提他的中文讲得非常标準。
与Show Girl对比之下,可以看出相当轻盈。
女性使用者一手也可以轻鬆掌握
诉求并不仅在于户外的行动装置,在家透过DLNA功能也能够轻鬆连结多媒体设备。
笔者自己相当喜欢折叠式设计,胜于大萤幕的薄型平板,真正符合了行动诉求与实用性。
■ 设计上的小花絮
笔者有幸受邀,跟一群同业媒体参加Tablet P日本设计师-后藤刚(Takeshi GOTO)的小型研讨会,当中聊了许多设计缘起以及构想。由于事涉一些商业机密,就让简单几张照片,带大家看看一些背后的小花絮。
这位是设计师-后藤刚先生,Takeshi桑。
这台笨重又粗糙的机器便是最初的原型机之一,可以看出两台萤幕都还是经由独立的硬体控制。
最初的构想是作为一台行动上网装置,所以配置了5列的QWERTY键盘。
当初考量的单个萤幕大小尺寸分别为5、6、7吋,也分别加上了等比例的网页浏览画面,
以找出体积与网页浏览效果当中的平衡,最后出线的当然就是现在看到的5.5吋。
双萤幕不只能够上下呈现,也能够左右呈现。
作为行动装置,可插卡的扩充性以及可替换电池的续航力是十分重要的。
原型机曾经设想将耳机孔做在后方,最后淘汰的原因是真的很丑,
不符合SONY对于美的要求。
比对之下,最终成品把耳机孔的位置改成视讯镜头,耳机孔则设置于侧边,这给人的整体美感好太多了。同时这张图可以看出最初设计并不是椭圆形,而是类似电子辞典的造型。
为了帮助散热,在背后设计了一片据说所费不赀的导热贴片。当初不使用金属外壳的原因是担心散热效果过好,造成使用者手持不适的状况发生(就是拿起来过热啦!)。
塑胶外壳加上导热贴片可以在散热以及握感上找到一个平衡。
这看起来像皮夹,还打上SONY LOGO的玩意是最原始的设计构想。十分巧合的是,
最终成品与最初的概念,在大小以及厚度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。
包装外盒令笔者想到手上的PSP(笑)
看这怀念的画面真是令人振奋
透过虚拟键盘玩游戏真是太方便了!按钮的位置相当顺手,只可惜少了个香菇头。